联系我们

骑士团队

阿威先生

15555225945

weige4812

201255506@qq.com

激活高职教学创新!人才政策、生态、平台发力

发布者:骑士大人发布时间:2022-11-16访问量:36

通讯员 张雪华 雷宁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高职学校如何下好人才队伍建设一盘棋,引才用才实现新突破?

4月18日,记者来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运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实验室,郭发勇正在为新研发的机器人开源模块化控制器项目,落地推广做准备。

这位科研、教学双肩挑的年轻博士,是学校2018年引进的青年英才,已获得江苏省高校自然资金、国防创新特区快速响应小组、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由他指导的学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近年来,像郭发勇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快速集聚。这主要在于面对激烈人才竞争,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活了教学创新‘一池活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光文说。

突出问题导向,以需求和事业引才

缺什么、引什么,要什么、引什么,用什么、引什么。王光文说,近年来,学校深刻理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人才,制定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需求和事业引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建立技能型教师、博士、教授、杰青等人才分类引进标准,试行高技能人才引进和直聘相结合、固定岗和柔性岗位相结合的引聘办法,实行项目引领、专家挂帅、团队合作等人才引进模式。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还向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补贴、租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暖心举措,让人才免除后顾之忧,努力增强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对于不同层次人才引进,实行‘一人一策’,强力揽才,补齐人才队伍建设上‘短板’,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人才支撑。王光文说。

2021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取柔性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先进焊接团队,让重点焊接专业(群)走向内涵式发展,通过强筋健骨,为未来专业群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引进的青年英才和创新团队,他们开讲座,指导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青年骨干教师新编教材再版修订、新教师教学,参与国家创新团队科研项目研讨……有效推动了学校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目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师比例达到85%,培育出一批国家和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等。其中,有85人分别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及青蓝工程。

人才生态先行,打通人才发展渠道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重要的是留得住。从长远来看,环境比资金更重要,服务比管理更管用,人文制度更稀缺。王光文说,吸引人才最主要的因素并不全是丰厚的薪酬待遇,而是成长空间和干事平台。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雄威介绍,近年来,该校坚持多措并举,聚力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围绕制度留才、人文留才、环境留才,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办法、突出业绩奖励办法。

我们注重搭建科研、教学、创新、育人等各类平台,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跨行业等跨界团队,打通人才发展渠道,持续释放和激发人才活力,营造扬长、有序发展环境。李雄威说。

来到学校后,最大的感受是学校对人才服务的重视,尤其重视科研项目从申报-研发-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工作。受益于此,郭发勇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的本土和引进高端人才组团式智力帮扶模式、跨学科智力团队互助模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已在多地多点开花结果。

通过创新用才方式,充分发挥出了博士、教授、大师、企业专家等各类人才的引领带头作用,助力校企协同育人,助力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李雄威说。

郝卫强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近年来,他利用自己的学术能力,牵头成立智能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带动了一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有潜力的优秀老师搞科研,取得了新突破。

该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梯度液相色谱中的谱带压缩效应,获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至今,该团队成功申报课题6项,发表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已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今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将聚焦‘四高’,培育高层次的国内领先人才队伍,高能级的载体平台,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高品质的人才生态,全力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王光文表示。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客服微信:weige4812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