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团队
阿威先生
15555225945
weige4812
201255506@qq.com
这几天北京的好消息频传,博物馆陆续恢复,我们期待已久的中华《三国志》展也从今天重新开放。今天这篇文章聊一个问题:三国志展值得去看么?
我写这篇文章的身份,不仅是在唯一开展的那天去深度看过展,而且花了半个月时间做了一百多页阡陌手册的文博老师,更是一个从小听袁先生评书,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玩《三国群英传》,打《三国杀》的三国迷。
结论放前面,这个展得看,但得配合阡陌手册。
让人惊艳的东博三国志展
《三国志》展很有来头,是中日两国为了彰显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共同策划的文化盛世。三国这个主题选的再好不过,它对我们的意义自不必说,对日本的影响也从古至今深入骨髓,元朝的古籍中就记载了日本商人采购《三国志评话》回国,三国的英雄传说同样在日本家喻户晓甚至成为童话,三国的漫画和游戏更是从日本火到整个亚洲。
三国志展门口排队的人群
关公像 明
新乡市博物馆
▼
居然从新乡请来这尊最美的美髯公像
为了挑选文物,两国专家花了好几年,跑遍大小无数博物馆。终于,去年7月《三国志》展首先在东京博物馆开展,反响热烈,可以说名声从日本火到了国内。东博策划和展陈的自不用说,这个展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点:
好故事>秀国宝
三国在我们心中的分量极重,但在历史上却短暂而仓皇,留下的文物既不好看也零散,基本没几件能入得了我们看惯了国宝的眼。但就是这些貌不惊人的坛坛罐罐、残枝短剑,才代表那个兵荒马乱的三国乱世。好的策展,可以把这些与惊艳无缘的文物,精心安排,巧妙联系,就能在你眼前摆出一副默默无声的英雄史诗来。
横山光辉的《三国志》漫画原画
▼
展览的开篇是日本人家喻户晓的三国漫画
东博三国展上的东汉陶楼
▼
注意照片左上橙色中的字在提醒这件文物与曹丕和汉献帝的关系。
为什么要展东汉的铜车马仪仗俑?因为挑起三国纷争的董卓是出身凉州的军头;
为什么要展东汉焦作的陶楼?因为一生傀儡的汉献帝禅位后便是在那里了却残生;
为什么展广西广东的料器,因为我们印象中永远配角的孙权处心积虑地开启海洋战略。
可以说三国文物的少而残,成全了这个展的妙且广。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虚实相合,古今相通
三国这段历史是极特殊的,虽早已逝去,但千余年来不断有文人的怀古追思,更有大众娱乐的不断创作与丰富。他们给三国这段历史不断增加着随时代而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三国的人物与历史,成为了英雄与传奇,精神中的三国,成为历久弥新的国民记忆,超越了时间与国界,延绵至今。
关帝庙壁画 清
内蒙古博物院藏
▼
三国的故事被后世不断演绎,今天依然脍炙人口
三国这段历史,虽然短暂混乱,但相当重要。不仅有群雄逐鹿的英雄故事,更是中华帝国大一统之后的首次分裂,三个国家三种政治背景也在试探三种不同的前进道路。乱世也使两汉积累的文化与科技有了不同的走向,也开启了接下来3个世纪的华夏激变。
仓天乃死砖 东汉
国家博物馆藏
▼
汉末百姓困苦,承诺能治病消灾的太平道盛行,其发动黄巾起义拉开了三国乱世的序幕,也成为早期道教的起源。
可以说三国既是现实的也是精神的,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展的不好的话,很容易落入还原历史真相的俗套,那就是举着历史的大旗挖文化的墙角,贻笑大方。《三国志》展在这一点上处理的很好,以文物构建人物形象和历史场景,也联系和穿插进我们熟悉的英雄和传奇,历史与精神虽不统一但彼此呼应,越发生动迷人。
在展览的最后单元,还把焦点拉回当代,用日本人熟悉的三国动漫形象来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这是历史展该有的样子,能回到当下才更可爱更值得怀念。
东博三国志展上的草船借箭,在国内也有展采用
展览上日本当代的三国英雄人偶
关于东博的《三国志》展,我之所以花这么多篇幅来说,一是让读者明白》三国志》展的价值,二是我认为优点值得国内博物馆学习的。这方面,在国博去年年底开的《隻立千古》红楼梦展上,能看到一点意思,挺好。
世纪坛的三国志展体验如何?
《三国志》展在国内爱好者们的期待半年之后,终于在春节前在世纪坛开展了。虽然仅开一天就被疫情封印,但还好那天我去结结实实的看了。以那天的观展体验和对《三国志》展的期待而言,有些失望。
最大的问题在策展。策划上没有照搬日本展的叙事逻辑,值得鼓励。但用更大的板块去铺陈,看上去大气,实则脱离主题。三国这段历史不长,挑选出的文物也都有具体所指,但用来支撑更笼统的议题就明显力不从心,也不知所云。前面说过这个展的文物,每个单独拿出来可看的不多,这个策展上的大而化之,让这个展的质量损失巨大。
其次是展陈上,文物摆放和灯光安排的不足就不说了,相信会不断改善。问题在于文物的说明牌,基本停留在讲解文物本身的程度,而忽略了对三国历史和三国故事的呼应。文物的组合也很有问题,容易误导观众,比如将一众不同时代曹家人墓葬出土的文物放在一个展柜,而没有明显区分。
世纪坛三国志展厅内
照片来自:赵杨老师
整体上而言,三国志展的可看性大打折扣,细节的质感也没有做到,加之本身三国的文物就不甚惊艳,对于普通观众和爱好者来说,既不好看,也不知所云。
那还值得看么?
如果是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还是推荐来看。理由很简单,三国的文物不多且分散,能在一个主题展上把三国这段历史的东西完整系统的看下来,机会难得,收获会很大。
如果是喜欢欣赏古代艺术和文物之美的朋友,这个展还是算了吧,三国的文物基本难入你的眼。
灰陶摇钱树座 三国蜀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藏
▼
整个展中最惊艳的一件,充满欢乐趣味的一件明器,工艺审美都很好
褐彩青瓷盘口壶 三国吴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
改写中国陶瓷史的一件,上面还有印度的佛像,中国的兽面铺首和龙凤纹,甚至有源自苏美尔文化的双头凤鸟。孙权治下的江南不有趣么?
但这个展实际情况,我相信大部分朋友是看不明白的,既因为对三国短暂而诡谲的历史的了解不够,也因为策展和展陈的关系让把许多该有的信息隐藏了。不用慌,咱们有阡陌手册。
阡陌手册006
三国志展
《三国志》展的阡陌手册,是我们花了半个月时间精心制作的,过程中参考了中日两国的不少文献。相比于展览本身,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优化。
首先是针对策展方面的问题,重新安排了展览的故事单元,也相应的调整了展品的安排。手册更加细致具体的把展览分为八个单元:
本展看点&必赏展品
话说三国:后世传承的三国故事
强汉之暮:汉末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面貌
英雄出处: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家世
群雄争霸:还原三国战争的兵器以及几场重要战争
天下三分:分别领略魏蜀吴三国的风貌
天下大平:西晋重新统一
其次是针对具体文物,在清晰照片和简要讲解之外,也点明其与三国历史和传奇的关联。
此外,为了让大家更充分的看懂文物和背后的历史,补充了大量的历史背景,人物介绍和拓展知识点,也注重相关文物之间的对比联系。
由于疫情,当时制作手册是按照不能现场看展的详细程度做的,总共117页,覆盖大部分展品。内容量上,三国志手册相当于之前两本手册。
展期还有40天,要看的抓紧。强烈推荐阡陌手册,去之前可以预习,看展中按图索骥,之后当纪念的图册,非常超值。现有优惠活动,扫描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一下。
展览信息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2020.1.23至2020.6.18
🎫:40元
预约方法
参观需电话预约,010-84187900
以下与本次推文无关
视频号:阡陌博物馆 已开通
▼
为好展解封系列文章
▼
—————— 长按订阅 阡陌学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