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团队
阿威先生
15555225945
weige4812
201255506@qq.com
REC
《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
这一次,
我们带你打卡城市地标建筑,
标记时光。
新中国成立70年,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留下太多印记。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林立在每个城市大街小巷里的建筑。一座与你一起成长的建筑,一段常说常新的故事。那些地标性建筑,在斗转星移之间倾诉着岁月往事,在雨雪洗礼之下彰显着城市性格,在风起云涌之际丰富着中国形象。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微视频《新中国70年成长地标》,带你每日点亮一座城市地标建筑,在共和国70年蜿蜒前进的足迹中,解封历史;从一代人、一座城、一个国的成长中汲取力量。我们,唯有知来处,方能识归途。
成都天府立交
☟四分钟快速打卡☟
▽ 成都天府立交桥名片 滑动查看
天府立交,成都第一立交,成都市政府确定的城建标志性建筑,位于市区人民南路和三环路交汇处的大体量转换节点,是成都市城市路网向南延伸的起点。成都市城市空间形态和经济向南发展的格局,从天府立交起步。它串联起1990年成立的高新区和2014年成立的天府新区,清晰地勾勒出了成都市向南发展的脉络。
1999年开建,2001年完工。桥梁全长247米,宽34.6米,为双向8车道。这座造型为单塔双索面不等跨跨线斜拉桥的桥体,如一座抽象的雕塑,造型独特,大气磅礴。其中,2号墩主塔高度为78.3米,位于成都火车南站站台上,呈A字形,相当于20多层的高楼,直插云霄。
要去了解一座城,
不妨去她的中轴线上走走。
作为一座城的腰封,
中轴线串联起了城的历史、
文化、景观以及现代文明,
只需置身其上,
一座城的前世今生便清晰可循。
在巴黎,由卢浮宫、协和广场、
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等构成的
东西向约8公里长的城市中轴线,
承载着整个巴黎的骄傲。
在北京,从永定门到天安门,
穿过太和殿、乾清宫、万岁山,
到达鼓楼、钟楼,中轴线
将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一一串起,
一眼惊艳千年时光。
△南北中轴线天府大道 摄影/陈忱
在四川成都,
也有这样一条黄金中轴,
花团锦簇的天府广场,
历史悠久的华西坝、文殊院,
延续千年文脉的省美术展览馆、
市博物馆等一一镶嵌于其上。
一路向南,这条中轴线上,
还有成都地标:天府立交,
大气磅礴,挺立于城南。
△天府立交 图/视觉中国
远远望去,
天府立交宽阔桥身上车流不止,
巨大的A形斜拉桥直插云天,
醒目的太阳神鸟徽记格外抢眼。
天府立交从设计之初
就是脚踏实地的。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钟翔
参与了当时的建设,
光好看没有用的,
天府立交选择的桥型
是让车辆能够最高效辨认方向,
最快速通行的苜蓿叶桥型,
你上了天府立交,
不会出现找不到方向,
下错了位置的情况。
△喜迎国庆 天府立交一路飘红
桥上,四通八达,是流不尽的车河,
忙碌的现代化都市气息扑面而来。
桥下,却是老成都的传统韵味,
几尊铜像,再现了百年前成都人的生活,
挖耳师傅聚精会神地弓身侧头,
茶馆小二走出大门大声吆喝……
行走在此处,
感受现代的繁华交错以及
百年前老成都的恬淡安逸,
那种错落的玄妙的感觉,
让人真切捕捉到了时光的痕迹。
△天府立交采用苜蓿叶桥型 程从信 摄
除此之外,
天府立交最引人注目的
便是A字型斜拉桥顶端的徽记。
这个直径8米的徽记造型采用的是
成都市金沙文化遗址出土的金箔造型,
名为太阳神鸟,
由12条弧形齿状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
被誉为成都之眼。
△太阳神鸟也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一入夜,
桥上华灯尽放,
火焰般的太阳神鸟欲飞苍穹,
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天府立交夜景 图/视觉中国
2019,天府立交为这个城市服务的
第18个年头,
这个城日新月异的18年,
就是送给它最好的成人礼。
此刻,
到成都的中轴线上走一走
看看那座挺起成都脊梁的天府立交,
感受来了就不想走的蓉城魅力,
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成都音乐:赵雷 - 无法长大
地理之美:润物无声
以秦岭、淮河为界,成都属于南方。
若以长江划分,又可归于北方。
成都,兼容并包,对南来北往的人
有天然的亲和力。
△山涧瀑布 摄影/周孟棋
公元前277年,
秦人李冰到成都担任郡守,
修建了近乎神话般的都江堰。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杰作,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巧妙衔接,
岷江水流化出二江流经成都城,
千年清波,贻福后人。
从此,成都平原富饶天下。
△都江堰 摄影/周孟棋
穿过成都的河,娴静蜿蜒,
一派烟雨江南的婉约。
△望江夕照 摄影/周孟棋
△河流穿过市区 摄影/周孟棋
在市区就可以望见雪山,
成都的气质,表面婉约实则雄浑。
△蓉城观雪山 摄影/刘斌
雪山融雪穿过山涧,流入岷江,
蜿蜒流入成都人的茶杯之中。
△鹤鸣茶社 四季露天 图/视觉中国
成都气候特征主要两个字:温润。
温情脉脉,润泽身心。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雨也是温柔的,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府芙蓉园迎曙光 图/视觉中国
这里也是生物繁衍的天堂,
最有名的动物当然是:
大 熊 猫 !
积淀之厚:有容乃大
成都人的口头禅,
口音软软,尾音长长,
不存在莫得事……
天塌下来也不急不慌、
乐观幽默的性格,
在汉代就已经鲜明。
△笑容灿烂的陶俑 来源@成都博物馆
△避暑游客在水中搓麻将 图/视觉中国
有意思的是,成都人助威时,
一不喊加油,二不唱,
而是高呼雄起!雄起!
△8月8日,成都世警会开幕式,全场自发高喊雄起,向香港警察致敬!
三国蜀汉时期,
外地人诸葛亮成为成都的知音。
是他,把天府之国的头衔,
率先送给成都平原。
△武侯祠 摄影/周孟棋
他在成都继设锦官,
扩建了锦官城,
锦城后来成为成都的代称,
成都的母亲河府河和南河,
也被称为锦江,
街巷被称为锦里。
△锦里夜色 图/视觉中国
唐代安史之乱,
安静的成都汇聚了更多的外地人。
典章书籍、百工技艺,
都随着移民汇入成都,
成就了成都晚唐、两宋的繁盛。
当时到成都的人群中,
最耀眼的当属诗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深得敬重。
△杜甫草堂 图/视觉中国
今天的川剧、川菜、川酒、川话,
都是移民文化的结晶。
川菜,
佐料豆豉来自江西,
辣椒则来自湖南和湖北。
川剧,
南腔北调五腔共和,
融合了五个省的戏剧精华。
图/视觉中国
北京满族旗人到成都建起宽窄巷子,
成为北方胡同建筑在南方的孤本。
△宽窄巷子 摄影师@叶青
华西坝之于成都,
犹如牛津、剑桥之于伦敦,
清华、北大之于北京。
它匠心独运的园林和建筑布局,
是中西文化成功结合的典范,
△四川大学华西钟楼 摄影/周孟棋
抗战期间,350万川军抗日,
人民公园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代表了川人精勇报国的血性刚烈。
△英雄像 摄影/周孟棋
现代之盛:未来可期
70年筑梦之旅,
成都有了人民南路,
城市一圈圈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
把梦想安放于成都。
当下的成都,
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世界文化名城……
△熙熙攘攘的春熙路 图/视觉中国
△太古里街区 摄影@释放自己xy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 进击的熊猫 摄影/周孟棋
九天开出一成都,
万户千门入画图。
成都之美,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成都华灯初上时分 摄影/陈忱
内容/央视新闻整编自成都发布、悦艺圈等
往期精彩一览
☟点击下图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打卡北京电报大楼
☟点击下图
打卡北京工人体育场
☟点击下图
打卡重庆李子坝轻轨站
☟点击下图
打卡深圳地王大厦
☟点击下图
打卡上海东方明珠
☟点击下图
打卡武汉长江大桥
☟点击下图
打卡国家大剧院
☟点击下图
打卡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
☟点击下图
打卡南京长江大桥
☟点击下图
打卡山西迎泽公园
更多新闻
监制/李浙 策划/王元
编导/张强 陈维 摄像/陈维 翁麟 张强 刘宝莲
后期/刘宝莲 记者/叶升芃
编辑/王若璐
©央视新闻
喜欢成都请点在看